分享到: | 更多 |
卷首語
探索網上職代會的有效形式/陳曉燕
本刊特稿
高舉旗幟 砥礪前進
——全國各級工會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錄(三)/王汝
本刊特別報道
搭建五大平臺 助推湖湘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湖南省總工會
創建“微調解”小程序 打通勞動爭議“線上通道”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開發區的做法/翟劍
主席論壇
貫徹新思想 建功新時代
開創贛州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孫黎明
封面故事
“最掛念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
——記江蘇省南通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通開放大學教師吳長貴/王君東
專欄/言論
工會會員普惠性服務需要走出三個誤區/楊波
提認識 破難題 促入會/伏在江
專欄/以案說法
勞動者幫顧客虛開發票,用人單位能否解除其勞動合同?/劉業林
精雕細刻/周廣
調查研究
擔當+創新+服務
探索工會聯系引導社會組織的寧波做法/王愛民 嚴萍 崔盛杰
工會推進會員普惠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以江蘇省興化市為例/王軍 楊國芳 張長坤
新時代企業民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涂懷軍
記錄
經驗交流
依法履職 傾情服務
打造法律維權一體化平臺/江蘇省總工會
蘇州工會:從四個方面精準發力,助推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翟劍
連云港市總工會:加強五個方面建設彰顯新作為/楊梅娟
增“三性” 去“四化” 接“地氣”
——浙江省平湖市工會及群團組織改革不斷走深走實/徐志良
彭水縣總工會:堅持七步工作法 助學成才解貧困/重慶市總工會辦公室
寧波市鄞州區總工會做好民營企業工會工作
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劉志勇 肖華
暑運“大考驗”/鮑贛生
新情況新舉措
西安市總工會成立農民工工作委員會
常州市總工會推行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
三明市總工會出臺政策提高“金牌工匠”待遇
九江市總工會設立首個工匠精神教育基地
安吉縣推行工會主席職業保障制度
高郵市出臺《涉改單位依法規范工會組織建設的意見》
濱?h首家工匠工會聯合會成立
柏林煤礦設立職工維權工作室
黨政與工會
河南省總工會、省教育廳共同發文開展金秋助學和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陽光就業行動
蘇州市發放首批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崗返還資金
揚州市出臺職工“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先進操作法”評選辦法
無錫市印發《新時代無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
阜陽市:出臺困難職工幫扶民生工程實施辦法
海門市總工會:構建基層黨工共建聯動新格局
海陵區總工會:深化黨工共建 強化政治引領
地方工運動態
陜西今年擬評選40名“陜西省首席技師”
四川省開展關愛在京川籍農民工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活動
青海省總工會開展“網聚職工正能量·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
鄭州市各級工會集聚優勢資源推動志愿服務活動
赤峰職工大講堂講師團首課開講
寧波市總工會全力沖刺困難職工解困脫困攻堅戰
大同市總工會依托“農民工驛站”破解貨車司機入會難題
漳州市總工會開辦“愛心暑托班”解決職工家庭后顧之憂
攀枝花市總工會三舉措推進八大群體建會
新余市總工會創新抓好新時代職工思想政治工作
青銅峽市總工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成立
張家港市總工會“智慧工會”精準服務職工
泰山區總工會:圍繞職工“小期盼” 做好服務“大文章”
連云港市贛榆區總工會引領社會組織為職工服務
蘇州市姑蘇區總工會四項措施建好紅色工匠隊伍
瀘縣總工會抓好“1234”關鍵環節 搞定集體協商
阜寧縣總工會探索“微課堂”職工教育新模式
丹陽市總工會三舉措提升眼鏡定配工職業技能
新鄭市總工會“三個結合”扎實開展“送清涼”活動
長興縣總工會五大行動戰高溫、促發展
興化市總工會助力職工創業圓夢“五步法”
大余縣總工會搭建平臺 開展消費扶貧活動
產業工運動態
全總召開新聞發布會:建好“貨車司機之家”
桂平市教育工會通過改革促進工作上臺階
淮安市清江浦區總工會推進行業工會建設工會
基層工運動態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以“五家建設”為新支點撬動企業發展
重慶科技學院工會:注重機制創新 推進思想政治工作
送橋鎮總工會“四堅持”爭當職工“娘家人”
梁山拳鋪鎮法律服務送上門 當好職工“娘家人”
界首鎮工會五舉措推進工會工作創新發展
趙固一礦工會“金秋助學”鋪就學子圓夢路
信息短波